R316
广东广雅中学是著名的重点中学,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普通
高中,广东省中学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她创建于1888年,其前身是由清
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与湖北自强学堂、两湖书院、上海南洋公
学并称为当时中国四大书院。百年广雅,历尽沧桑,饱经动荡,数迁校址,
几易校名。然办学宗旨一脉相承,被称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活的见证”。
张之洞定名“广雅”,取义“广者大也,雅者正也”,强调所培养的人要
“知识广博,品行雅正”,即“德”与“才”的和谐;广雅书院首任山长、
清末著名学者梁鼎芬提出“性刚才拙”的育人目标,主张学校教育要培养品
性刚正、才能笃实的人才;我校第23任校长、著名教育家梁漱溟先生题写的
“务本求实”的赠语,无不蕴涵“和谐”的思想。深受先贤思想润泽,广雅
人一直在传承、发展、完善和谐办学思想,不断挖掘、发展和丰富“和谐”
的内涵,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十多年,广雅在和谐办学的研究上,实
现了办学理念从“和谐教育”到“和谐优质教育”到“和谐创新教育”的三
大跨越,办学效益不断提高。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光荣的传统,优秀
的师资,优良的校风,鲜明的特色,显著的业绩,优美的校园,无不蕴涵着
和谐,无不阐释着和谐,无不彰显着和谐。“和谐”是广雅办学的理念和传
统,“和谐”是广雅办学的目标与特色,“和谐”是广雅人永恒的追求。
因为和谐,广雅树立了品牌,广雅赢得了声誉;因为和谐,广雅开创了新局
面,取得了新业绩。和谐广雅,硕果累累。曾获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
广东省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并连年获得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
目前,具有改革、创新传统的广雅人正在进行以“和谐创新”为核心的第三次
跨越,提出了“在和谐中求优质,在优质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的思路。
广雅,是典雅的学府,是文化的殿堂。
网址:http://www.gyzx.edu.cn/
地址:广州市西湾路1号 电话:(020)81261232
开始时间:2017-07-05
结束时间:2018-07-05
R317
广州市第二中学创建于1930年,1956年被评为广州市重点中学,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
2007年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学校现为完全中学,是广州市教育局直属A类学校。
初中部校区位于越秀区应元路,北倚风光秀丽的越秀山,南临雄伟壮丽的中山纪念堂。校园环境幽雅,
布局合理,书香浓郁。这里地灵人杰,文运昌盛,曾是清代岭南著名书院学海堂、菊坡精舍、应元书
院所在地,书院文化底蕴深厚,教泽绵长。清同治十年(1871),在应元书院攻读的顺德举人梁耀枢
高中辛未科状元,被传为“应元佳话”;近代岭南的风流人物陈澧、朱次琦、梁启超、胡汉民、梁鼎
芬、文廷式等都曾在这块土地上学习过。
2005年9月,学校率先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积极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在广州市经济开发
区的核心区域——科学城建成高中部校区。高中部校区毗邻开发区行政中心,凭苏东坡曾经结庐读书
的苏元山而建,内有天然泉水汇聚而成的北冥湖。校园占地面积300亩,另有208亩新课程拓展基地
(含无线电测向训练基地、科普考察基地、艺术展示基地、心理辅导拓展基地、生物园、地理园等)。
校园环境大气天成,建筑布局合理,气势恢宏,学习、生活与运动设施一应俱全,设计规模为60个教
学班,可容纳3000名师生,是一所以“山水学府,生态校园”为理念构建的现代化一流全寄宿学校。
学校坚持“立志成才振兴中华”的校训和“元元传承厚德格物”的办学理念,以培养“不一样的二中人”
为目标,矢志追求有品质的教育,办端正的教育,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加大教育科研投入,着力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完善人格,壮大情怀,滋润生命,形成了“合理负担高效益,
因材施教高质量”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办学质量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学校现有8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931人,教职工372人。师资队伍爱岗敬业,业务精湛,其中高级教师100人,
省特级教师1人,市级名教师、骨干教师8人,省市级名校长和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3人,省市级教育专家和名
教师培养对象10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名班主任培养对象15人。高考、中考成绩长期处于广州市前列,
初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直荣获广州市一等奖。高中部校区启用以来,每年的高考成绩较入口成绩均有大幅提升,
培养能力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学科竞赛成绩斐然,多人被保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名牌高校;
无线电测向活动享誉全国,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科技体育示范校、无线电测向训练基地。社团活动
丰富多彩,现有武术社、心翼社、辩论社、跆拳道社、模拟联合国等30多个学生社团;阅读与书法课程,
在市内外享有良好口碑。由于办学成绩突出,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日益提升,被社会誉为“历史名校,
状元摇篮”。在新的发展周期,学校将继承书院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扬“義忠仁”精神,丰富文化内涵,
提升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一流中学而努力奋进。
网址:http://www.gdgzez.com.cn/
广州二中应元路校区(初中部)
地址:越秀区应元路21号(510040)
广州市第二中学科学城校区(高中部)
地址:萝岗区科学城水西环路(510530)
开始时间:2017-07-05
结束时间:2018-07-05
R318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首批具有实验性、示范性和先进性的"国家级示
范性高级中学",是广东省首批一级学校。学校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
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干部子弟学校"(俗称"八一中学"),
后曾在70年代更名为"广州市第53中学"。1981年,该中学与广州师范学
院合作,成为其附属中学,故更名为"广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简称"广
师附中","广附");2001年,广州师范学院合并至广州大学,"广州师范
学院附属中学"更名为"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广大附中","广附")。
2010年,广附迎来了50年校庆,全国政协叶选平副主席、时任全国政协
副主席洪学智将军为学校亲笔题词。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中,形成了"优、新、高"的办学传统,多年的教育实践,
使学校的办学传统得以弘扬。
优,即办学质量优。学校本着增强教育综合实力的发展,教师教育教学真才
实学的增强,聚焦于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未来有望成为国家与民族的优
秀人才奠定厚实基础。
新,即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学校在进一步完善、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基础上,
领导垂范,率领全体教师,不断自觉学习,解放思想,认真探索,开拓进取,
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创新和改革,走有广大附中特色的现代教育之路。
高,即高质量,高水平、高品位、高标准。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质量、教学
水平、课程实施、文化建设、育人规格等,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国内国
际一流为标准,不断追求高质量、高绩效。
"求优、求新、求高三者相互交融,是学校办学传统不断得以弘扬的保证。
网址:http://www.gdfz.edu.cn/
黄华路校区地址:广州市越秀区黄华路6号
大学城校区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南三路
邮编:510050 电话:(020)83858230
邮箱:gdfzedu@163.com
开始时间:2017-07-05
结束时间:2018-07-05
R319
广州市铁一中学(原铁道部重点中学)创建于1952年,是一所“管理高效益、
师资高水平、教育高质量、学生高素质”的现代化发展型名校,学校拥有越
秀和番禺(亚运城)两个校区,二者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办学理念、统一育
人目标、统一资金核算,均为广州市直属公办完全中学。铁一中学是广州市
高中招生提前批进场录取的重点中学之一,面向全市十二区招生。
学校拥有语文、数学、英语3个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一批教师担任省、市、
区学科教研会理事、中心组成员、特约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的学科覆盖率达100%。
约60%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或研究生学历。所有学科连年获得广州市“高考突出
贡献奖”,语文、物理、化学、政治科组先后被评为广州市“先进科组”。
环境设施 先进一流
目前本校拥有两大校区:
越秀校区:2间大型管弦乐团排练室、7间音乐室、2间舞蹈排练厅,20间独立隔音
的琴房、设计先进的书法、绘画、陶艺等美术专用室,
国际标准的足球场、10个塑胶跑道的大操场、11个篮球标准场、11个羽毛球标准场, 20个乒乓球标准场,4个排球标准场, 1个网球场,健美操排练室和武术排练室各2个。
学生公寓:独立阳台、卫生间、冲凉房,配备冷暖空调和太阳能热水器。
五星级(A级)饭堂:20多款菜式、各种小炒、精致点心、温馨课间餐。
番禺亚运城校区: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各学科的探究室、常规实验室,
人机对话室、创新实验室;天文台、水生生态探究园、感恩园等实践园区。
3间大型舞蹈、管乐、合唱排练室,20间有独立隔音的练琴房、 4间书法、绘画、
陶艺美术室。符合国际比赛标准的田径运动场、室内篮球场、恒温游泳馆,建筑
面积达7254㎡的体育馆。
网址:http://www.gtyz.net/
地址:越秀校区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兴南路文化里13号
电话:(020)61330979 61325999-2100 邮编:510660
番禺校区地址: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亚运城铁中路2号
电话:(020)39925999-2318 邮编:511447
开始时间:2017-07-05
结束时间:2018-07-05
R320
广东华侨中学历史悠久,前身为四邑华侨中学,于1930年创建,后因战乱停办。
1946年由台山、新会、开平、恩平等地爱国华侨集资复办,选址在当年的
“台山会馆”(今广州起义路158号广东华侨中学图书馆)。1950年政府接管
后更名为“广东华侨中学”。学校是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
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广州市基础教
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基地、广州市特色学校、广州市教育局直属唯一“侨”
字号完全中学,也是全省唯一以“广东”冠名的华侨中学。
广东华侨中学目前拥有起义路和金沙洲两个校区。起义路校区地处市中
心腹地广州起义路158号,临近地铁1、2号线公园前站,地理位置优越。
金沙洲校区位于白云区金沙洲善贤路1号,毗邻地铁六号线首发站浔峰岗站。
金沙洲校区在规划布局上借鉴了广东传统岭南书院的空间格局,将各组建筑
与风雨连廊、广场连为一体,围合成一个个院落空间,组合出各具特色的教
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在步移景换中体味建筑与环境的对话、感受时间的
流动和四季的更替。其建筑风格表达出融合西方的“雅”和中国的“和”的
诗化意境,是一座具有传统历史文化魅力的现代岭南名校。广东华侨中学现
有教职工213人,专任教师近200人,其中高、中级教师142人,博士、硕士
研究生学历教师94人,高级教师和研究生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7%。有国
家、省、市“名校长”培养对象,高级、中级教师评委会入库评委,市教研
会特约教研员、理事等30多人。40多人获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班主任、
广州市优秀教师等优秀称号。
广东华侨中学以“培育本土情怀,开拓国际视野”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将优
秀的学校文化转化为学校内在发展的驱动力,大大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和师
生生命质量。学校开展无线电、管乐、语文、英语、电脑、跆拳道、美术、
机器人、健美操等特色教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成为我校一大亮点,
也为学生创造满足其个性发展的条件,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广东华侨中学
学生社团活动多姿多彩,学校目前有学生社团26个,形成全面发展、体艺见
长的多元办学格局。广东华侨中学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积极开拓名校发
展新优势,培植优质教育新平台。在学校管理、科技创新、体育艺术、升学
高考中捷报频传、亮点纷呈、硕果累累。
广东华侨中学主动适应基础教育国际化趋势,以国际化办学理念为先导,开
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活动,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西班牙、印
尼、巴西、韩国、澳大利亚、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交流。
广东华侨中学在积极创建“中”“侨”“外”文化汇集的国际化教育基地过程
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网址:http://www.gdqz.com/
地址:起义路校区:广州市越秀区广州起义路158号
金沙洲校区: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善贤路
邮政编码:510030 Tel:(86)+020-83334449
开始时间:2017-07-05
结束时间:2018-07-05
R321
广州市第七中学前身为创建于1888年的培道中学,她历经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
时代,铸就“爱诚真毅”校训精神,形成“传承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
制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发展目标,确立“全面发展,出类拔萃”
的育人目标。1888年美国南方浸信会派遣容懿美女士(Miss Emma Young)在
五仙门创设培道女子学校,初设妇孺班,3月3日开学,1907年迁入由澳大利亚
建筑师亚瑟·威廉·帕内设计建筑的新校址——东山牧鹅塘,1932年经政府批
准立案由中国人办理,几经变迁,1962年使用现名至今。进入21世纪后,学校
把原培道女子学校校训“爱诚贞毅”改为七中校训“爱诚真毅”,一字之改,
体现了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爱以存善,诚以立身,真以求知,毅以遂
志——校训体现了七中人的核心教育价值观,契合现代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精神,
成为引导七中人健康发展、成长的教育理念。跨越三个世纪,培育无数优秀学子,造就了一批批经世致用之才,为国家的建设
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世界各地、社会各界知名校友灿若星河。从这里走
出了中科院院士李方华,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翠芬,享誉美国半个世纪的航空女杰
张瑞芬,民国时期“电影皇后”胡蝶,新中国游泳队第一位女教练潘静娴,参与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研制的科学家符红铁,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钟华荪,荣获
“亚洲商业领袖奖”的首位中国企业家霍东龄,主持设计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
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陈雄,“苏梅克近地天体奖”亚洲第一人叶泉志。
学校现为公办完全中学,地处文化气息浓郁的东山老城区中心地带,交通便利,
占地35863平方米,朱墙碧瓦,古朴典雅。1993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
2008年被授予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牌匾,是省文明单位,市文明单
位标兵,广东省首批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学校保持田径、管乐、合唱、
篮球、无线电测向等传统优势,开设“培道”特色课程,获广州市高中特色课程
重点立项;创立“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获国家级教育成果奖,在境内外产生
较大影响。红星班开设英语国际课程,由专职美国教师任教。每年与香港培道中学、
澳门培道中学、国外学校师生进行文化交流,每年寒暑假都承办由省侨办组织的中
美名校交流冬令营和夏令营,连续多年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CISV夏令营,在培养学
生国际视野方面独具优势。 学校在全国范围内选聘优秀人才,打造了一支结构合
理、专业过硬、适应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团队。学校现有特级教师2人,国家级
骨干教师5人,省市级名教师22人,高级职称教师81人,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
师近50人,多人作为学科带头人担任省、市教研会骨干。学校高考成绩一直位于
广州市示范高中前列,本科率接近100%,众多学子考入国内外名牌大学,漫步校园
,古树成荫,姹紫嫣红,鸟语花香,好一座优雅、恬静,充满人文关怀的学府!
百年名校,钟灵毓秀,生机盎然,她正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新的里程!
网址:http://58.67.143.59:8080/welcome.jsp
地址:广州越秀区烟墩路28号
邮编:510080 校长邮箱:gzqz1888@126.com
开始时间:2017-07-05
结束时间:2018-07-05
R322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于1934年建校,原名为广州培桂中学,由知名教育家马君武
(创办广西大学)任首任校长。 马君武先生致力于人才 培养,与蔡元培先生
有"北蔡南马"之称。周恩来评价他是"一代宗师"。1949年,又推举著名语言学
大师王力为董事长,现用"广州市 第十六中学"校名为王力先生亲题
学校于1993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2007年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
范高中确认验收,同时被评为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优秀等级 学校。在创建过程
中,投入大量资金对校园重新规划改造,同时更新和补充教学仪器设备,加强教
育信息化建设,按示范性高中的标准配 置专用功能场室,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得
到了全面提升。学校有200米环形跑道(附设130米直跑道)运动场、室内体育
馆、室内乒乓球馆各 1个,篮球场5个,排球场1个,羽毛球场4个。现已建成符
合高考、中考要求的语音室三间,2011年3月和5月开始,分别承担全国普通高
考 和广州市中考英语听说考场工作。建有1000M主干校园网,教育教学信息资
源库,现代办公管理系统,所有教室、实验室和学科功能室均 配有多媒体计算
机教学平台。今日十六中,校园内古树参天,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文化氛围
浓郁,设备设施完善,是读书育人的好地方。
在八十一年办学历程中,十六中人始终坚守理想,在建校之初即以"勤朴诚
悫"为校训,而今十六中人秉承"校风正,师资高,学绩 优"的传统,以育人为
中心,走内涵发展道路,不断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意识,成为一所质量高、校风正、
有特色的现代化学校,入选广东 百所名校,成为莘莘学子成才的摇篮。
十六中在"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发展,
实施"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的"三自" 教育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创设条件和空间。学生学习基础扎实,品德行为良好。
教师敬业爱生,师德高 尚。十六中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其中特级教师1人,
高级教师90人,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89人。先后有406人次分别获得全国先进劳动
者、全国模范教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优秀班主任、南粤优秀教师、
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广州市劳动模范、 广州市三八红旗手、
广州市记二等功、广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全国、省、市、区级各类荣誉称号。
网址:http://www.gz16.com/
地址:广州市中山二路37号
电话:020-37633303 020-37633227
开始时间:2017-07-05
结束时间:2018-07-05
R323
广州市培正中学座落在越秀区培正路,是一所公办完全中学。校园占地面积近7万
平方米,校舍多是上世纪初的建筑,古朴典雅。学校教学设备先进,设施一流。
现有高中36个班,初中26个班。全校教师230人,其中高级教师66人。
学校创办于1889年,至今已有126年历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培正校友
中有两院院士14人,被誉为“名人的摇篮”。
“至善至正”的校训和“红蓝精神”是培正人一个多世纪的理念求索,办学宗旨
是培养有健全人格,有科学与人文素养以及国际视野的人,办学理念是“继承、
创新、超越”。“善正”特色课程、“生命化课堂”是学校鲜明的文化特色。
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高考升大率100%,本科率95%,重点班重本率超85%。
中考AB率94%,名列越秀区前茅。学生竞赛成绩突出,摘取了一个又一个省市级、
国家级乃至国际级奖项。教师专业水平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被评为省市区
优秀教师、名教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并在教科研方面显示出不凡的实力。
学校社团活动丰富多彩,足球队、橄榄球队、垒球队、管乐团、舞蹈队、街舞队、
集邮社、摄影社等社团在省市区各个大型比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
学校先后荣获了“全国百所名校”、“全国创建中小学和谐校园先进单位”、
“中国当代特色学校”、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首批“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
普通高中”、“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先进单位”、
“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国际生态学校绿旗
单位”、“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足球)
”、“广州地区花园式单位”、“广州市青少年天文专业基地”、“全国及广州
市青少年集邮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网址:http://www.pzms.com/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培正路2号
开始时间:2017-07-05
结束时间:2018-07-05
R324
广州市育才中学,前身"广东省育才学校",创办于1951年,是解放后党和政府在
广州市创办的第一所学校,校址在越秀山镇南路。1953年与"中共中央华南分局
干部子弟学校"合并,校名为"广东省育才学校",校址迁往广州石牌(现华师附中
校址)。1954年迁址至福今路。1959年学校更名为"梅花村中学",广州市育才中学
广州市育才中学
试行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1961年易名为"华南师范学院实验学校",实行十年一
贯制。1968年秋,因文革之故,学校更名为"广州市第六十二中学"。1978年,小学
部与中学部分离,小学部校名为"梅花村小学"。1995年,学校更名为"广州市育才
中学"。2001年,在二沙岛办起了国有民营性质的"广州市育才实验学校"。 2002年
与广州市第48中学合并,统一冠名为"广州市育才中学",分东、西两个校区,率先
开创了广州市史无前例的"强强联合"的办学模式。该校创办于1951年,地理位置优
越,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地铁杨箕站离学校只几分钟路程,校门东侧汇集几十路
公交车站。校园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提供74个优质教学班,在校学生总数4300多人,
是目前广东省规模最大、优质学位最多的省一级中学之一。
该校1998年建成了千兆以太网;2002年所有课室、功能室安装了电脑平台,校园网接入
宽带网,实现网络教学;2003年建成了电脑双向闭路监控室;2004年添置了电脑排课、
选课与网上阅卷系统,所有课室、功能室安装了实录,建立了名师在线辅导网,投资
1600万兴建了建筑面积为6800平方米的体艺楼(内设一流的现代化的体育馆、美术室、
音乐室、合唱室、乒乓球室、网球场、篮球场等);2005年新建了环境舒适、具有350
个床位的学生公寓。
该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力量雄厚,名师众多。学校有专任教师271名,其中具有硕士
研究生学历和课程班毕业的有50名,特级和高级教师72名,中级以上职称教师210名,
全国、省、市优秀教师61名,广州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和"骨干教师"培训对
象23名。
网址:http://www.gzyucai.net/
电话:020-87752577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福今路2号
开始时间:2017-07-05
结束时间:2018-07-05
R325
广州市第四中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高中教
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国家级绿色学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
地、广州市首批艺术重点基地学校。一校四区的建设规模让四中高中初中实现均衡
的、高质量的发展,四区分别是:高中部校区、初中部康王中校区、初中部新世界
校区、民办聚贤初中校区。高中已经连续十多年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
;公办初中2015年中考成绩名列区属公办初中第一名,已经连续多年获得荔湾区全
面育人奖;民办聚贤初中校区中考成绩始终保持区内中学前三甲位置,成为市内最
优秀的民办中学之一。
广州市第四中学坐落在名胜古迹众多、民俗风情浓郁的广州西关,校址原是佛教名
刹西禅寺(建于公元1181年)的故址。西禅寺则是始建于南宋的佛教名刹。据《大
明一统志》记载:“(南)宋淳熙中,经略周自强建。”西禅寺列名于明代大百科
全书《永乐大典》中。1917年,在西禅寺故址上创立了广州模范学堂,标志着这片
土地告别了暮鼓晨钟迎来了琅琅书声。1933年,即陈济棠主粤年代,把西禅寺改建
成市立第51小学,孙中山先生战友袁苞(字肃文)留学日本之后,回穗任校长并承
担创建学校之责,建成了西关最大、全市最新式的小学。其影响和名气盛极一时。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在此建立了广州市市立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
后,1950年,合并当时的聚贤中学、导正中学、珠海中学、坚如中学为广州市第四
中学,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公立中学。1995年8月成为广州市一级学校,2002
年1月成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9年12月被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广州四中作为荔湾区具有重要地位的完全中学,在建设“教育强区”的调整战略中
受到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对我校的投入,促使我校在校容校貌、教学
设施、师资生源等方面不断改善;在区委区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我校成功创建广东
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并被评为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德育示
范学校。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力度扶助我校一校四区的大发展:高中部校区、初中
部康王中路校区、初中部新世界校区、民办聚贤初中校区。高中部占地面积27669
平方米;康王中校区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新世界校区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民
办聚贤初中校区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
校园布局合理,建有明德楼、知新楼、体艺馆、游泳池、生物园、地理园、龟岗
生态保护区、美术工作室、科技馆、学生宿舍等。此外,荔湾区还投入资金为我
校游泳池的水循环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有力地支持了我校作为广州市游泳特色
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为我校游泳队不断取得好成绩奠定了设备基础。
2012年,荔湾区政府投资2.8亿元,对我校高中部进行征地扩建,征地面积约8500
平方米,建设学生宿舍楼和综合楼各一栋,以解决我校高中部教学用房不足的问题
。
在人力资源方面,我校依托荔湾区公招教师的有利政策,筑巢引凤,大胆引进,一
批优秀的年轻教师骨干逐渐成长起来。目前,我校的专任教师一共有253人,平均年
龄32岁。其中全国优秀教师4人、南粤优秀教师6人、广州市优秀教师班主任35人、
广州市十佳教师教坛新秀16人、荔湾区十大杰出青年3人、荔湾区优秀教师80人。
校长平均年龄41岁,中层干部平均年龄37岁,科级组长平均年龄36岁。
网址:http://www.gz4z.cn/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康王北路太保直街1号
电话:(020)81076478
开始时间:2017-07-05
结束时间:2018-07-05
R326
广州市第一中学始创于1928年,是民国时期广东国民政府举办的第一间公立中学,
迄今已有八十多年历史。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2006年通过首批
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评,2007年通过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
评估达优秀等级暨国家级示范高中验收确认。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专家组
评价为:“一所有着辉煌办学业绩的岭南历史名校,一所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坚持改革、勇于创新、特色鲜明、成绩显著的优质普通高中。”
学校秉承弘扬“勤、诚、勇、毅”校训精神,构建“人本治学、和谐课堂、精致
高效、精进发展”教学特色和“阳光、睿智、博雅、强健”育人特色,全面启动
学校教育教学各项改革,努力开创和谐发展、特色发展、尖端发展新局面,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均衡发展,依托信息化建设和国际化教育两大引擎,逐步实现把学
校建设成为“广州市先导性的现代化学校,全国一流的实验性学校,有一定国际
影响力的开放性学校”的发展目标。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77个教学班,其中高中三个年级51个班。教职工296
人,专任教师285人。现有特级教师1人,高级职称教师128人,中级职称教师112
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的教师56人,省、市级以上优秀教师、名教师53
人,省市学术团体理事、委员16人。其中,高中部拥有高级职称教师93人,研究
生学历、硕士学位的教师39人,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69人。
学校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07000.6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73.99平方米,绿化面积
2156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90.4%。校园环境整洁幽雅,教室及各功能处室设备齐
全、设施先进,学校现有教学楼四栋、办公楼两栋,附设有科学馆、游泳馆、体育
馆、乒乓球室、全塑胶田径场和篮球场等场馆,设有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
理、美术、音乐、语音、劳技、电化教学等专用教室和地理园、生物园、图书馆、
综合档案馆、教研活动室、教师专用电脑室、多媒体多功能计算机室、电子阅览室
、开放式图书馆等教学设施,还有生物园、食堂、教工文体活动室、教工宿舍等生
活设施。
网址:http://www.gzsyz.com/
初中部校址:广州市荔湾区黄沙大道54号
高中部地址:广州市荔湾区大坦沙岛育贤路30号
开始时间:2017-07-05
结束时间:2018-07-05
R327
广州市协和中学源自创办于1911年的私立协和女子中学和创办于1921年的市立师范
学校。办学近百年来,协和培养出了林秉南、黄翠芬、李绍珍等院士和关山月、
廖冰兄、欧阳山、潘鹤、夏雨、罗天婵、卢有光、朱哲琴等著名艺术家、文学家
以及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广东地区400余名中小学在职校长
都是“协和人”(南方日报,2011)。学校还是国际生态学校、全国环境教育示
范学校、中华百年名校、国家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学校、中国轮滑运动
示范学校、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节能先进单位、全省
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广州市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54人,其中专任教师201人。专任教师中有广东省特级教师2人、
高级教师7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85人,国家、省、市优秀教师40余人,学科
评委会专家50余人。
2001年从五年大专师范学校转办普通高中后,学校高考成绩显著,位于同类学校前
列,每年均超额完成广州市教育局预测目标。2005年培养出广东省高考英语单科状
元陈锦莹,2010年尚英南同学以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2012年张嘉嘉以全省文
科第44名的成绩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至今已连续八年获得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
工作一等奖。轮滑球、曲棍球特色明显,已为国家培养了二级以上运动员110多名。
2010年学校圆满承办了全国单排轮滑球锦标赛,并获得成年女子组冠军等7个全国
荣誉。2011、2012年学校轮滑球男、女队分别代表国家队出征世界轮滑球锦标赛,
分别获得世界第八名、第六名暨亚洲第一名的好成绩。
学校地处广州市区中心地带,交通便利,30多路公交车途经,地铁五号线西村站
直达学校。学校占地面积七万平方米,校园古树参天,园艺精美,是全省乃至全国
最富特色的园林式学校。学校有1500多个床位,可以满足学生的住宿要求。
网址:http://www.gzxhhs.net/ 地址:地址:广州市西增路18号
邮编:510160 电话:(020)26282512
传真:(020)26282512 电邮:xhhsweb@21cn.com
开始时间:2017-07-05
结束时间:2018-07-05
R328
学校创办于1872年,是岭南办学最早的学校之一,坐落在珠江之滨,白鹤洞山顶,
占地面积79739平方米,建筑面积61006平方米。是首批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
高中,首批广东省教学水平优秀学校、首批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学校、
首批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现有教职工269人,专任教师247人,特级教师2人,
中学高级教师107人,研究生学历7人。多名教师荣获国家、省、市各种荣誉,
是广州市教师奖等次最高、类别最多的学校之一。2002年办真光实验初中,
2003年办真光中英文小学,2010年复办真光中学初中部。培养出著名华人女政治
家陈香梅,中科院院士郑儒永,岭南著名书画家苏华,原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
委书记张广宁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学校坚持课程改革,实施“宽银幕”课程,实
现了跨越式发展。
2011年,真光中学在西湾路岭南湾畔复办公办初中,初中部现有占地面积11993
平方米。复办之际,初中部就确立“文化立校”的创新发展思路,并用心挖掘传
统的办学文化资源。校园一步一景致,一处一特色,那夏理广场、何荫堂纪念室、
心慈园、慜园、懋园、慧园、憩园……无不彰显着真光悠久而厚重的文化特色。
网址:http://www.gztlms.com/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白鹤洞培真路17号(高中部)
校址:广州市荔湾区西湾路湾畔大街2号(初中部)
邮编:510160
开始时间:2017-07-05
结束时间:2018-07-05
R329
广州市第六中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建立的黄埔中正学校。
广州市第六中学是广东省首批全国示范性高中,广东省一级学校,广州市重点
中学。截至2014年1月,广州市第六中学有高中3个年级56个教学班。
广州市第六中学占地6万8千平方米,教学大楼宏伟,图书馆藏书丰富。
广州市第六中学运动场地充足:田径场绿草如茵,体育馆恢宏大气,
还有2个标准游泳池、6个露天篮球场、2个网球场和2个排球场;
黄埔楼是教学楼,共有标准课室近60间;珠江楼是实验楼,
共有理化生等实验室20余间;中山楼是综合楼,有阅览室、
计算机室、音乐室、舞蹈室、历史室和地理室等功能室;
学校饭堂是广州市中学的3A级饭堂。
网址:http://www.gz6hs.cn/Default.aspx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79号
电话:020-89020162
开始时间:2017-07-05
结束时间:2018-07-05
R330
广州市第五中学,位于海珠区南村路32号,创办于1951年,
是广州市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公立中学。1994年被首批命名
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0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成为可
以自行组织高中会考的省一级学校;2000年被市政府确立
为全市24所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的学校之一;
2006年被授予第四批国家表彰绿色学校称号;2007正式挂
牌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并获得广东省教学水
平优秀等级学校称号。
学校占地面积67963平方米,建筑面积63351平方米。分教
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教学区有集课室、实验室、
信息中心等多功能的大型教学综合楼1幢,教学楼2幢,体
艺综合楼1幢,还设有生物园、地理园、乐栽苗圃、科技
创新基地、地震台、广州五中博雅堂和行政楼。生活区
设有学校宿舍、教工宿舍、学生餐厅、教工餐厅。体育
运动区占地1.7万平方米,有400米环形跑道的标准运动
场1个、标准游泳池1个、标准篮球场5个、羽毛球场5个、
排球场1个。现有高中教学班48个、初中教学班24个,
学生共计3408人。在职教职工301人,其中专职教师
273人。
学校以“勤奋、求实、严格、灵活”为校训,以
“文明奋进”为校园精神,以“全面优质、特色
发展、追求卓越”为办学宗旨,形成“让每一位
师生都能找到令自己卓越的领域”的校园文化,
把课程为载体的体育(足球)、艺术、科技教育
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以科学教育特色课程为抓
手,给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与舞台,充分体现
把教育价值落实到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办学思想。
学校是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开展
足球运动先进单位、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
单位,2013年成为首批广州市特色学校。在“追
求卓越,让优秀成为习惯”的德育理念的引领下,
学校德育工作成效显著,是广东省书香校园、广州
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广州市德育示范校、广州市安
全文明示范校、广州市优秀家长学校。
广州市第五中学是海珠区的龙头学校,自高中毕业
班综合评估以来,连续22年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
综合评估一等奖。海珠区高考前10名学生90%以上来
自该校,海珠区考入重点大学的学生主要来自该校,
学校特色班成绩超省属重点中学平均水平,有一大
批同学高考成绩跻身全省或全市前100名。
地址:南村路32号
电话:020-84447197
开始时间:2017-07-05
结束时间:2018-07-05
R331
“北有南开,南有南武”,广州市南武中学建校于1905年3月,既是海珠区最古老
的一所中学,也是广州市历史最悠久的名校之一,被誉为“海珠文明的摇篮”。
学校坐落于美丽的珠江南岸、千年古刹海幢寺旁,分南北两个校区,占地共3.3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现有60个教学班,教职工220人,在校学生
3000余人。
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使南武积淀起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又赋予
她蓬勃的现代活力。21世纪以来先后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
项目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广东
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
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学校、广州市文明单位、广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广州市安全文明校园、
广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广州市特色学校、广州市教育科研协作基地学校、华南
师大、北京师大教师培训基地等荣誉。学校有一支精良的干部教师队伍:领导班子
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现任校长陈祥春为中学语文正高级(教授级
)教师,主要学术兼职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兼职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客
座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学科专家、广州市中学高级专
业技术职称评审专家库成员、广州市教育学会理事、广州市教育系统首批创新学术
团队负责人、广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海珠区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主要
社会兼职有:广东省中小校长联合会副秘书长、海珠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学、海珠区
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吴仉蓉是中学物理特级教师、第二批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
主持人。在197名专任教师中,中高级教师共有155人,占78.7%,其中高级教师65
人,占33%,有研究生学历的33人。有39位(49人次)教师分别被吸纳到市、区不
同学科中心组和学科学会中,成为学科或教育科研的带头人。其中,有10人(14人
次)分别担任副组长、副会长以上职务。三年来,我校教科研取得多项成果,我校
科研室被授予广州市“学习型教研组”的称号,教师共有471人次的论文、教学设
计、教学比武获得区以上奖励;有254人次获市级奖;有34人次获省级奖;有83人
次获国家级奖。校园环境幽雅,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学校典型建筑物体现“古今
文化的辉映”与“东西文化的交融”,“古榕苑”演绎着南武的古风魅力,“英语
城”散发着南武的蓝韵风采。新建3000多平方米的学生活动中心,为发展学生特长
、拓展学生潜能提供了多彩的舞台。学校有一流的教学设施设备:千兆校园网络系
统、100个电教平台、600多台电脑,初显“智能校园”雏形;历史室、音乐室、心
理辅导室、通用技术室、生物探究室、微格教室等专用场室的设计、装潢、配置,
领广州学校之先;藏书15万多册的图书馆完全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学校秉承革命烈
士陈天华之语——“坚忍、奉公、力学、爱国”为校训,长期的教改和科研实践,
提炼出“育人为本,拓展潜能”的教育理念,提出了“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
能示范”的办学目标,形成了“拓潜教育”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每年
南武中学的“创新实验班”高考本科率为100%,;高中学生“低分进高分出”,学校
多次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综合评价一等奖”;2012年高考参加高考565人,本科
上线415人(含艺术),本科率为73.46%。初中毕业班连续七年获海珠区初中毕业
班工作一等奖,学生总分平均稳居海珠区公立学校前2名,每届均产生多位全市单
科状元。三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突出:学生有474人次获区级奖;学
生有560人次获市级奖;学生有73人次获省级奖;学生有109人次获国家级奖。
秉承优秀传统,延续南武校脉,学校不断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2011学年,
南武中学确立了“质量立校、教师强校、研训兴校,文化名校”作为今后五年的发展
战略,牢牢绷紧“教育教学质量”这根生命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堂有效教学,
促进课堂教学由“知识性”向“思维型”转变,教育教学质量呈良好的上升态势。
自2012学年起,学校努力探讨教育国际化特色之路,开设“中美高中课程探究实验班”
(简称“CCAE实验班”),着力培养适合到中美优秀大学深造、蕴润民族情愫、具有
国际视野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借中西合璧的教育风韵,秉承“育人为本,拓展潜能”
的办学理念,学校全力打造“古风蓝韵”拓潜教育特色课程,致力于通过中西文化交流,
开拓、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合规范、有特长、敢担当、能发展” 的文雅敦厚、
具有国际视野的南武学子。百年沧桑,岁月如歌,与时俱进,再创辉煌。目前,全校师
生以“精雕细琢打造精品,千锤百炼争创一流”的态势,朝着“把南武建成开放性、
实验性、学术性、省内外具有较高美誉度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和广州市历史文化名校”
的发展目标昂首迈进!
网址:http://www.gznanwu.com/
电话:020-84448854
开始时间:2017-07-05
结束时间:2018-07-05
R332
学校创办于1958年,建立初期是一所初级中学。1969年经过上级批准开办高中,
成为一所完全中学。经过全体师生几十年的共同奋斗,学校从1999年至2003年
实现了从普通中学跃升市一级学校再跃升为省一级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为了适
应新形势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按照海珠区教育局有关调
整学校布局的方案,原沙园中学于2003年9月整体并入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
成为学校的南校区。
学校隶属于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
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中小学教
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
校园、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同时,学校还是全国百所特色高中之一,全
国青少年电子制作科普基地、广州市青科协天文专业委员会基地、海珠区青少年
天文科普活动基地,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学校。曾多次荣获广州市先
进集体、海珠区先进集体、海珠区师德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校园占地面积2.5万
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目前全校初、高中共有48个教学班,学生23
49人,教职工208人。校园环境优美,写意深刻的校园雕塑、流水潺潺的生态小景,
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先进完善,有符合国家标准的
教学主楼和办公楼,理化生实验室、地理园、生物园等,独立的四层图书馆楼
(藏书15万多册,电子读物4万册以上)、科普天文台、天文科技教育活动室、
历史、地理教学专用室等成为学校教学设施的特色。校园网、闭路电视、校园广
播三大网络系统构成为数字化校园。两个校区共有200M环形塑胶跑道两条、100M
直跑道一条、足球场1个、独立篮球场5个、排球场1个、25×15M的游泳池,同时,
多功能室内体育馆即将破土动工,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活动空间。
学校现有208名教职工,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在读或取得研究生学位34人。
被评为省、市、区优秀教师有60人;一批教学骨干常年活跃在市、区的各学科的
专业学术团体及其科研活动中。
学校办学目标明确,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基于“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发展”的
办学理念,确立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争创名优学校”的办学思想;
制定了“认真、严谨、勤奋、刻苦”的校风和“爱生、律己、严教、精业”的教
风。1998年起学校开展了以“自主教育”为主旨的教育改革,2005年9月,我校
“自主教育模式”科研课题获广州市第五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高初中毕业班屡屡荣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或海珠区
初中毕业班一等奖。高中毕业班每年超市指标的高考本科人数达100人左右。
我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继承和发扬我校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不断地发展
和超越,建成一所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师资精良、质量领先、特色鲜明的名优
学校。
网址:http://www.haizhuedu.net/
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校本部
学校地址:工业大道北101号
开始时间:2017-07-05
结束时间:2018-07-05
R333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坐落在自然风景优美,人文气息浓郁的中山大学校园(南校区)
西区。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和中山大学一样具有光荣的历史传统。早在中山大学的
前身广东大学时期,就有了附属中学。1926年,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附属中学划归广东省教育厅,名为省立中山中学。1927年,中山中学重回中山大学,
始有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后来,因抗日战争、国内战争以及政治运动等历史变迁,
学校颠沛辗转、拆、并、合、停,直到1993年,中山大学决定复名重开附属中学。
至今,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以“国有民办”体制已经蓬勃发展22年。复办之初,学校
无固定校址和课室,借用场地办学。后来,中山大学划定西门内成人教育学院为
附中范围。1998年,大学重新规划,中学确定为现址。1999年,附中自筹资金建设教学楼,
历时一年,庄重、典雅的主教学楼落成。2001年,图书馆行政楼开始建设。2013年
,高中教学楼建成,初中部和高中部开始有了各自独立的教学区域。20多年来,
学校还不断对宿舍楼、实验楼、操场、广场等各项设施进行改造升级。2013年,
学校对各建筑物征集命名,最后确定以孙中山先生为中山大学题写的校训、也是
附中确定的校训来命名,蕴含附属中学和大学文化一脉相承之意。主教学楼(即
初中教学楼)为博学楼,意为学生海纳百川,博学多识;高中教学楼为慎思楼,
意为学生在博学的基础上辩证思考,探究真谛;行政办公楼为审问楼,意为学校
领导班子要不断加强学习,叩问思考,审问办学思想,调整办学行为;综合实验
楼命名为笃行楼,强调学生要动手动脑,不断创新;宿舍楼为明辨楼,住宿学生
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希望他们,当然包括所有学生都能在明确的是
非观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校现有教职工14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10人,
全部来自于全国各重点中学和重点师范院校。教师个人素质良好,尊重关爱学生,
专业背景扎实,教学技艺精湛。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教师占15%的比例。
高级教师30人,一级教师40人。还有常年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德
国聘请的专职英、日、德语教师。有20多名教师分别担任广东省、广州市或海珠
区学科教研中心组的理事长、理事或特约教研员。整个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精诚
团结,锐意进取,表现出勃勃向上的朝气。这个团队用智慧和努力实践着学校的
教风:启智育心,至诚至善。 学校人际关系亲和融洽。师师、师生、生生之间
平等尊重。阳光和笑脸自然地浮现在师生脸上。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对陶冶学生心智、提升学生品味、鼓励独立思考、培养创新能力起到了非常有效
的作用。学生在和谐的环境里健康、快乐地成长,精神面貌良好,内心世界丰富。
学生素质和表现受到家长、社会各界的肯定。附属中学是校中校,园中园,学生
就是花中花,景中景。依托中山大学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厚的人文、科技资源,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将一如既往,以真诚的态度、实干的精神、规范的管理、严谨
的作风,不断精细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兢兢业业,笃志笃行,赓续传统,常进
常新是我们的使命。
网址:http://www.sysuschool.com/
校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 西门)
邮编:510275
开始时间:2017-07-05
结束时间:2018-07-05
R334
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国家绿色学校、广州市科技特色项目学校、
广州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天河区田径项目传统学校。创办于1966年,地处天河
区龙洞,毗邻华南植物园。
学校德育教育坚持"育人为先,体验感悟,全程渗透,全员育人"的指导思想,以学
校为阵地,以课堂为载体、以活动为渠道、以家庭为依托、以社区为中介,构建"五
为"德育网络。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行为规范教育等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培养
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2002年、2004年被评为天河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本着"人文、科技、绿色"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全体学生学会学习,
主动学习;学会发展,主动发展;全方位挖掘和显示学生潜能,成绩显著。高考本科上
线率38%,专科上线率98%,高考教学质量评估曾获广州市一等奖、二等奖,天河区特
等奖、一等奖。中考教育教学质量获天河区一等奖、二等奖。课题项目《生物与环境
探索》、《机器人制作与开发》被评为广州市科技特色项目。学生中300多人次获市
以上各类竞赛的奖励,其中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广东省一等奖11项,全国
二等奖3项,国际发明创造铜奖1项。近三年在区、市体育、艺术比赛中获得团体前
五名6次。学生体质状况及体育成绩良好,并向高校输送了一批体育、艺术尖子。
学校占地面积71698平方米,环境优雅,教学设施齐全,建有标准游泳池、图书馆、
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标准田径场、高标准智能机器人活动室,拥有高标准学
生宿舍公寓楼。
学校拥有一支全本科以上学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以中高级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
伍(高级教师31人,中高级教师占全体教师总数74.7%)。其中有硕士研究生学历7人
,全国优秀教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广州市优秀教师9人,获得区以上表彰奖
励的教师80多人。
网址:http://www.gz89.net/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1219号(华南植物园对面)
邮编:510520 联系电话:020-37218089(教务处)
开始时间:2017-07-10
结束时间:2018-07-10
R335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创建于1983年,是华南理工大学主管的一所初级中学。
学校以培养教育华工职工子弟为主,适量招收部分校外学生,是一所半开放性
的学校。全校现有三个年级共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54人,教职工40人,其
中高级教师11人,一级教师19人。
二十多年栉风沐雨,二十多年励精图治。华工大附中根植于全国重点大学—华南
理工大学这块沃土,环境优雅,学习氛围浓厚,吸纳人才力较强。为附中创造
了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学校有一个团结协作,踏实肯干的领导集体,
有一支崇德敬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学校环境美、校风正、教风严、学风好,
在社会上享有良好声誉。二十多年来,学校根据教育改革形势,把转变教育思想
作为工作的中心,在德育、教学、管理等诸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实践。学校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发展宗旨,大力推进
素质教育,以奉献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
目标,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定基础。学
校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的方针,内铸师魂,外树形象,有计
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风、学风建设,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了规范
化管理,明确了岗位职责,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提
高。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学校管理规范化、办学理念现
代化的办学特色,初步形成了“活跃、友爱、好学、上进”的良好校风,“严格
要求、精心备课、因材施教、讲究实效”的教风和“勤奋学习、善于思考、讲究
方法、持之以恒”的学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每年18
0多名初中毕业生中约有25%达到华附、执信、省实等6所重点学校录取分数线,
示范性高中上线率为65%左右。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均屡屡获奖。我校毕业班工作
也多次获得天河区教育局表彰:2000年以来,我校2年荣获天河区初中毕业班工作
二等奖,5年荣获天河区初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2年荣获天河区初中毕业班工作
特等奖。学校德育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活动,努力使学生具有正确
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行为和健康的心理。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爱
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积极开展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每年一届的校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使学生的能力得
到锻炼,特长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学校多方筹集资金,大力改善教学条件,
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所有教室及功能室、实验室均按高标准、高起点、
高要求配置,并安装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全部实施无粉笔教学,运用现代
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已成为我校的鲜明特色。当前,全校师生正满怀信心,抓住机
遇,为努力把华工附中建设成为一所“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向往”,具有
一定辐射能力,特色鲜明的标准化学校而加倍努力。
网址:http://www.scut.edu.cn/fuzhong/
地址:华南理工大学校园西一区
电话:(020)87112564 (020)87111087 (020)87112049
邮编:510641
开始时间:2017-07-10
结束时间:2018-07-10
R336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华附”)是一所由广东省教育厅和华南师范大学
双重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创新、办学成绩卓著的学校,也是
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华附拥有一支以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为主,以高级
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其中有广东省杰出教师4人,特级教师17人,高级教师
近百人,获得省以上表彰的教师达200多人次。
华南师大附中前身可追溯至1888年建立的广州格致书院。一百多年来,华附秉承以
人为本,敢为人先的教育传统,是享誉岭南的著名学校。二十世纪50年代,华附率
先开展以启发式教学为重点的课堂改革,成为当时“全日制中学的一面红旗”。改
革开放后,率先实行课外活动创新,最早实施按程度分层次教学,在全国普教系统
产生过较大的影响。1990年,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亲临学校视察,对华附
办学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李岚清、李长春、陈至立等领导同志也先后视察华附。
2003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张德江、黄华华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视察华附。
领导的激励,促使华附不断超越自我,跃上新台阶。1996年,华附以邓小平同志
的“三个面向”为指针,提出了学校的发展战略——“12468工程”,确立“以完
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宗旨。新课改的实施,华附高举素质教育
的大旗再立潮头。
学校地址:广州市中山大道西1号 学校邮编:510630
学校电话:(020)38630561 38630511
学校网址:www.hsfz.net.cn 电子邮箱:public@hsfz.net.cn
开始时间:2017-07-10
结束时间:2018-07-10
R337
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建校于1956年9月,现为一所完全中学,属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管辖。
1996年该校评为广州市一级学校,2002年该校晋升为广东省一级学校,是广东省现代教育
技术100所实验学校之一。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白云山下,是广东省一级学校。现有教学班
76个,学生3380多人,学校分天平架、燕塘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40980.1平方米,建筑
面积23000平方米,是天河区乃至广州市规模较大的一所完全中学。
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是一所全日制的中学,学校创建于1956年,总占地面积601290
.46平方米,建筑面积53096.79平方米,学生公寓可容纳1000多人寄宿(正式启用30
0个床位)。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科研兴教示范基地"、"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学校"、"广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广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广州市文
明示范校园"、"广州市绿色学校"、"广州市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天河区体
育传统学校、天河区少年射击训练基地。经教育部批准,2011年广州市第七十五中
学成为广州市第六所,天河区第一所承办新疆班的学校。从2011年8月30日首批40名
新疆学生一到校,这艘承载着民族团结重任的航船就正式扬帆启航了。
学校建有高标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实验、生活等设施,有图书馆、实验室、
专用室50多间,多媒体教学平台75套,藏书9万多册;网球场、排球场及篮球场10多
个、塑胶运动场4个、乒乓球台10多张;建有先进的计算机校园网、公共广播系统网
、卫星地面接收站、申请了ADSL网络快车,实现了校区间3.5公里千兆光缆连接,
各校区标准的运动场均铺设了塑胶跑道。雕塑、浮雕、绿树、红花增加了校园的美
景,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味,优化了育人环境,尤其燕塘校区的"一河两岸"美丽如
画,是七十五中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007年天河区政府以7700万成功竞购了与高
中部仅一墙之隔的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西校区,并计划再投资2000万进行改造,
与高中部融为一体。
国优秀校长程印贵同志的带领下,学校迅速发展。学校现有教学班73个,学生3378
人,教职工246人,有43位从全国各地公开招聘引进的骨干教师,有78位从北京大
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牌大学引进的青年骨干教师;有教育
硕士生导师1人、全国奥林匹克数学教练员2名;高级教师35名,中、高级教师占专
任教师91%,教师研究生及课程班毕业的30人,任课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参加省、
市级骨干教师培训20余人,其中有6人已被确认为广州市基础教育首批学科骨干教
师。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连年获奖,近两年仅国家级奖项就有116人次,曾获
广州市高考突出贡献集体奖有:语文、数学、政治、生物、化学、地理等科组。
网址:www.gz75.cn
地址:天平架校区【初中部】:广州大道北498号
燕塘校区【初中部,高中部,新疆部】:广州市天河区燕成路21号
电话: 020-87794109 /87702702
开始时间:2017-07-10
结束时间:2018-07-10
R338
长空霄汉,群星璀璨,广州天河,人杰地灵。在这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星罗棋
布的文化群落,在这高新技术、文化产业交相辉映的五山地区,跻身着一座基
础教育的圣洁殿堂——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学校创办于1963年,是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高中。五山校区占地面积56113
平方米,建筑面积76428平方米;茗雅苑校区占地面积12972平方米,建筑面积
6392平方米。现有65个教学班,学生3220人,教职员工260人,其中全国优秀教
师1人,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近120人,硕士研究生38人,获国家、省、市级
奖励优秀教师50余人。
近年来,天河区财政投入近1.6亿元支持学校实施校园总体改造工程,改善办学
条件。投入2200多万元完善各种教育教学设备。现在的47中已经发展为一所校园
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文化氛围厚重、教学条件优越、教学
成绩突出、教育科研一流、办学水平优秀、素质教育全面的现代化学校。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无论是教学模式、环境培育、
课程设置、教材开发以及教育教学教研等,无一不体现出这种统一的、综合的、
彰显个性色彩的“多元追求,和谐发展” 的办学特色,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
定了雄厚的物质、文化、精神基础。三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广东省书香校园、
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中小学校长
培训实践基地、广东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广
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州市爱国卫生模范单位、广州市安全文明校园、
广州市精神文明单位、广州市红十字会先进集体、广州市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
广州市第9届学校合唱节突出贡献单位、广州市“羊城之夏”暑期活动先进单位、
广州市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学校等荣誉称号,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通过实施新课程改革,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发展,体育、艺术特长突出,在各级
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89项,省级奖152项,市级奖 957项。学校学生
社团迅速发展,在广东省颇具影响力。
网址:http://www.4728.cn/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贤韵街5号
开始时间:2017-07-10
结束时间:2018-07-10
R339
广州市天河中学(以下简称学校)是直属天河区教育局的公办全日制完全中学。
学校始建于1988年,校舍在天河区天河东路44号,为小区配套中学,招收初中生
和职业高中生,11个班,教职工25人。1991年增办普通高中,招收普通高中2个班,
1992年停办普通高中,1996年复办普通高中,停办职业高中。2000年学校在天河
区体育东路华文街10号开办名雅苑校区作为高中部,招生普通高中生源。
2008年高中部整体搬迁至珠江新城,8月28日开办珠江新城校区。
天河中学成为位居城市新中轴线的珠江新城区域的第一所高中学校,
积极发挥了名校优势,满足了居民对高层次、高质量、高标准教育需要。
随后学校进一步发展壮大,2011年8月29日开办了初中部花城校区。
2016年4月15日,天河区教育局进行布局调整, 将天荣中学并入天河中学。
学校现为一校四区格局,有珠江新城校区(高中部)、天河东路校区(初中部)、
花城校区(初中部)和天荣校区(初中部)。有教职工370人(高中部教职工15
5人),学校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南粤优秀教师、
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劳动模范等杰出教师。
一路风雨阳光,一路踏歌而行。带着光荣与梦想,天河中学筚路蓝缕,学校教育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1年被评为区一级学校,2002年被评
为市一级学校,2004年被评为省一级学校,2010年跨进了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
普通高中的行列。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办学使命,以"传承?兼学?敏行?效国"
为校训,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
"希望在每一位学生"的德育理念和"成功在每一节课"的教学理念。学校以整体化、
多元化、现代化、国际化为发展方向,坚持"五优质"的办学要求,即优质管理、
优质队伍、优质德育、优质教学和优质环境。树立珠江岸边的现代书院—"珠江书
院"的品牌形象,丰富广州市普通高中特色课程重点立项课程"珠江书院课程",
追求"传承国学经典,注重人文科技,崇尚自由讲学,追求知行合一,生成心灵
智慧,预见创造未来"的现代书院精神。
学校在发展的同时,也日益发挥着辐射作用:2003年学校被确定为首批广东省现
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4年被定为广东省和广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
2007年被评为广州市安全文明校园、广州市、天河区依法治校示范校、广州市科
技特色项目学校、天河区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天河区综合实践课样本校、
天河区英语特色学校,天河区2007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2008年顺利通过广东省
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并达优秀等级;2008年被评为天河区民主管理三星级单位。
2004—2006学年被评为天河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被广州市委、市政府授
予"广州市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顺利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
导评估。2010年通过广州市德育示范学校评估,成为天河区首间广州市德育示范
中学,2011年被授予首批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实践培训基地;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广东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2013年被评为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示范基地;2014年被广州市教育局评为广州市特色学校,获得高中提前批前独立招生100名学生资格;2015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广州市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高中毕业班工作连年获得广州市二等奖,初中毕业班工作连年获得天河区一
等奖和特等奖。辛勤耕耘,硕果满枝,今天的天河中学不仅是一所高升学率的学
校,还是对学生科学和人文精神、综合素质有终身影响力的学校。她是一所具有
独特现代书院气质的学校,也是莘莘学子向往的珠江岸边的现代书院。
网址:http://www.thzx.org:81/
高中部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华成路7号
邮编:510623
联系电话:020-38016326(总机)
初中部天河东校区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东路44号
邮编:510630
联系电话:020-87580551(总机)
初中部花城校区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猎德大道27号
邮编:510630
联系电话:020-38602595
开始时间:2017-07-10
结束时间:2018-07-10
R340
广州州市第八十中学是一所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
省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白云区教师培训基地。学校“自主、合作、探究”的课
堂教学模式在省内外发挥着广泛的示范辐射作用。
办学历史悠久 学校创建于1947年春,校址设在竹料墟“同升社学”(现竹料第一
小学)。1950年,钟落潭慕德中学并入我校,定名为番禺县第五中学。1958年,广
州市郊区接管改名为广州市郊区竹料中学。1962年,广州市教育局文教科接管改名
为广州市竹料中学。1968年,广州市排列名为广州市第八十中学(文革期间曾更名
为东方红中学)。1988年,迁到105国道白云区竹料路口侧(现广从五路511号)。
1988——1992年7月,我校实行“一校两制”:广州市第八十中学、广州市白云建
筑职业高级中学。1992年7月至今,广州市第八十中学到目前为止曾在我校任教
的教师共 490人,培养了 27237 名初、高中毕业生。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潜能”的办学理念,秉承“雅、信、绿、新”的校训,锻造了“团结拼搏、
锐意进取”的八十中人精神,形成了“严谨文明,开拓进取”的校风,
“严、爱、勤、巧”的教风和“勤奋博学、求实创新”的学风。确立了
“特色化、优质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办学目标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文
情怀、阳光气质、领袖气度、国际视野”的人才的育人目标。 学校现有教职
工149人,中学高级教师37人,一级教师66人;全国优秀校长1人,享受白云区
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广州市党代表1人,白云区党代表1人,白云区政协委
员1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广东省骨干教师2人,省、市优秀教师17人,获得
“广州市高考突出贡献人个奖” 25人次,区优秀教师51人,区名教师培养对象
9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7人,被中国名校共同体聘为课改指导专家18人。
学校位于广从五路白云区钟落潭竹料大道旁。学校占地面积104526平方米,总建
筑面积34923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58.1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9.4平方米。学校
整体设计主题格调是江南小景,校园内层楼雅亭、文化广场、荷塘鹤影、虹湖奇
石,环境幽雅,景致宜人,校园绿化覆盖率达100%,形成点成景、线成荫、片成
林的绿色景观。教学设施优良 校园规划科学、整洁美观,教学区、生活区、运
动区布局合理,教育教学场地充足:有教学楼3栋,科学楼1栋,综合楼1栋,图书
馆1栋,学生宿舍2栋,教工宿舍2栋,饭堂大楼1栋;有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1个,
篮球场4个,羽毛球场4个;有电子阅览室、电脑室、数字语音室,有通用技术室、
综合实践活动室、地理园、历史室、美术室、舞蹈室、音乐室、藏书室、阅览室,
现正在按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标准建设新的学生宿舍、综合体育馆、游泳
池,学校的设施设备完全能满足师生工作、学习、运动和生活的需要。
网址:http://www.gz80ms.net/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竹料路口
邮编:510545 电话:020-87440140
开始时间:2017-07-10
结束时间:2018-07-10
R341
广州市白云中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60年的江村师范,后经历五次搬迁,六易校名:
1964年改称广州市郊区农职师范;1969年更名为广州市郊区师范;1984年从现天
河区的沙河天平架马蹄岗迁址至水荫二横路,1985年更名为广州市白云区师范学
校;1999年转制办高中, 2000年更名为广州市白云中学,被列为白云区四所骨
干高中之一; 2009年10月高一年级迁至新校区,该学年分水荫路校区和金沙洲
校区。2010年9月学校整体搬迁到金沙洲校区。学校现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
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州市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广州市中小
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践基地,广州市绿色学校、广州市青年文明号、广州市安全文
明校园、广州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实验学校,全国
普通高考考场,白云区先进单位、白云区教育系统优秀党支部、白云区诚信建设
示范单位、白云区重点骨干高中,白云区德育示范学校、。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
学生约1800人。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职工143人,高级教师34人,
研究生23人;涌现了一批在省、市、区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名教师、骨干教师。
学校占地面积48918.1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33.1平方米;建筑面积33221平方米,
生均建筑面积22.5平方米;绿化占地面积19616.2平方米,覆盖率40.1%;共有教
室36间,教学辅助用室60间,各类功能室51间;体育场地及设施能满足教学需要,300米田径跑道,体育馆一座,标准篮球场7个,标准排球场2个,标准羽毛球场4个;图书藏书约73980 册,生均图书约45册,电子阅览室1间;建立了校园千兆网,拥有计算机网络中心、网络视频直播中心,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3间,语言实验室3间;全校有计算机570台,所有教职工都有办公电脑,全部教室、实验室、功能室都装备多媒体教学平台,共有66套。
学校秉承“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的办学理念;实践着“崇文习德,知行合
一”的校训;形成了“自主、自律、自强”的校风,“敬业、严谨、创新”的教
风,“求真、求实、求美”的学风;确立了“以规范管理为主线,以提高教学质
量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以发展个性为特色,以提高办学水平为目的”
的工作思路;制定了“科学管理抓决策,全程投入抓调控,德育到位抓方向,教
学为主抓质量,发展个性抓特色”的治校方针。
网址:http://www.byzx.edu.cn/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藤业1路366号。
电话:020-62136318
开始时间:2017-07-10
结束时间:2018-07-10
R342
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原名庸伯中学,1946年为纪念著名抗日爱国将领伍庸伯先生而
创办。六十五中人高扬“以人为本,人人成人,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构建 先
进的“成才教育模式”,创制高效的学校管理模式,形成“以生为本、合作探究、
开发潜能、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打造“以德立校,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
办学特色。学校历经了60多年探索,营造了浓郁的求学氛围,积淀了丰厚的文化
底蕴,办学特色鲜明,培育代代英才,以“低进高出,高进优出”而闻名。1995
年被评为 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2001年被确定为广州市首批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
中学校,2007年12月高分通过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评估,成为首批国家级
示范性高中。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实现了农村普通高中——白云区骨干高中——广
东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四级跨越。六十五中办学用地147亩,前临
流溪河,后依江夏岭,视野开阔,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校内绿草如茵,人文底蕴
尤其丰厚,远离喧嚣,宁静幽雅,正是学生读书 的好地方。六十五中一切设施、
设备均按照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标准配置,是广东省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我们设有教学楼、艺术楼、图书馆、体育馆、实验 大楼、400米标准跑道、游泳
馆等;所有课室均配备多媒体教学平台,另有电脑课室、语音课室、舞蹈室、心理
咨询室等专用课室,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六十五中的教学质量稳步提
高。从1999年至今,六十五中连续十二年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四年排
名全市前十,四年排名白云区第一,近四年省大专 上线率均在97%以上。09年高
考完成区重点指标181%,完成市本科指标190%。2010年高考完成广州市本科预测
指标200%。学校还先后荣获广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
位,广州市教育技术管理工作先进学校,广州市首批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学校,广州
市教育科学 研究实验学校,广州市绿色学校,广州地区花园式单位,广州市青少
年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学校,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无线电测向重点单位,
全国创新教育 研究会实验基地,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
学校等荣誉。我校成才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办学成绩,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
高度评价。中央和省市报刊、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纷纷作了专题报道。
网址:http://www.gz65.com/
电话:020-86601977 86200832
校本部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爱国西路190
邮编: 510450
开始时间:2017-07-10
结束时间:2018-07-10
R343
广州市第71中学创办于1946年,位于白云区人和镇,是一所历史悠久、发展迅速的
优质高中。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广东省
绿色学校、广州市安全文明校园、广州市交通安全先进单位、白云区德育示范学校
等。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
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课程实施稳妥有序,教学质量稳步
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综合实力越来越强,社会口碑越来越好,成为白云区一
所具有重要影响的高中。学校占地面积4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375平方米。校园
环境优美,庄重典雅的校门,鸟语花香的校道,柳影榕荫的荷塘,古色古香的励志
亭,芳草萋萋的绿化带,清香四溢的玉兰林……充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是广东省绿色学校。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先进,充分满足现代化教学和新课程教学的
要求。设备齐全的宿舍楼可提供1200人住宿,正在新建建筑面积达4700平方米的图
书馆,学校致力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舒适的环境。
网址:http://www.gz71zx.edu.cn/
电话:020-86454833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新街
开始时间:2017-07-10
结束时间:2018-07-10
R344
广州大学座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华南经济文化中心和改革开放前沿广州市,
位于国内一流大学园区——广州大学城的西南端。学校濒临珠江,三面环水,
绿草如茵,环境优美,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好地方。广州大学是经教育部
批准,于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教育学院、原
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高校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原广州
大学(私立)创办于1927年,复办于1983年,原广州教育学院创办于1953年,原
广州师范学院创办于1958年,原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创办于1984年,原广州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85年。广州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校于1958年开始招收普通本科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博士学位
授予权。2015年学校土木与建筑学科群、数学与信息科学学科群、区域水环境安全
与水生态保护学科群等三个学科建设项目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各类基础设施完善。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占
地面积1880.23亩,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校本部大学城新校园建有功能齐全、设
施先进的教学楼、实验楼、演艺中心、体育馆、图书馆、网络中心和学生公寓。图
书馆拥有藏书296.84万册,数字资源容量达30670GB。校园网络系统完善,网络带
宽为5G,拥有50000多个网络信息点,全面覆盖了教学区、办公区和生活区,数字
校园建设初具规模。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5.77亿元。学校办学规模较大,
学科门类较全。全校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0390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3505人。
学校现有87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
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设有27个学院。学校现有3个一级学科博
士学位授权点,2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6个一级
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教育硕士、工程硕士、
艺术硕士、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应用心理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
士、体育硕士9个专业硕士学位点,36个专业学位领域。2010年8月,学校被教育部
确定为新增开展硕士推免生工作高校。同年10月,广州大学列入教育部首批专业学
位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2015年,学校被列入教育部首批研究生课程试点改革单位。
学校拥有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特色专业5个,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3个
,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省特色专业9个,市特色专业9个;国家实验教
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
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市级精品课程36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省
级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5门;国家级
规划教材立项项目27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
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2个;
省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0个,涵盖50余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
3个;6个国家级教学研究基地,44个省市级教学研究基地。学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具
有国家建筑设计和古建筑设计甲级资质,学校被批准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
点和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师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全校现有在编教职工2401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52
6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1022人,具有博、硕士学位者1665人,教学科研人员平均
年龄为43.3岁。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
府特殊津贴专家30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
得者2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
“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珠江学者”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
优秀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 20
10年,周福霖院士获颁首届“南粤创新奖”。学校注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大力推动“开放式发展战略”,对外交流成果丰硕。学校先后与30个国家或地区的
200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育与科技合作关系, 办学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2002年,中法两国教育部和广州市政府积极扶持,在我校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中法
旅游学院,开创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2008年12月,学校与台湾淡江
大学合作成立“工程结构灾害与控制联合研究中心”,创新两岸高校科研合作新
模式;同年,学校还专门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大力拓展留学生教育;2011年10月
,学校与台湾屏东教育大学合作建设“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创新了两岸高校科
研合作的新模式; 2011年与美国华人教授科学家学社合作成立广州大学-美华学
社跨学科研究中心;在7个领域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合作申报欧盟“地平线 2020
”项目,积极搭建对外科研合作新平台;积极推进面向国(境)外专家的“引智
项目”,吸引来自美国、新西兰、英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知名专家来校开展
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大大提升了科研国际化合作水平;先后与具有欧洲第二古
老的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宋氏三姐妹的母校美国卫斯理安学院合作建立了2所孔
子学院,显著提升了我校国际化办学的影响力。与美国卫斯理安学院合作成立
了广州大学卫斯理安学院,引入美国文理教育理念与优质教育资源;与瑞典林
雪平大学合作成立“广州大学--林雪平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围绕
创新、协调、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着力破解当代城市发展难题;大力推进
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共同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特别是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联合
培养博士生研究生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彰显了我校与国际名校合作办学
跨上新的台阶。加入欧亚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为该联盟目前唯一一所来自中
国的成员高校,进一步提升我校丝绸之路学术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广州大学是
一所以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命名的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高等学府,背依广东省
和广州市两级坚强后盾,是广东省、广州市政府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承托着
广州人民的殷切期望。在新的发展征程中,广州大学将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兴
校、人才强校、服务荣校”的办学理念和“立足广州、面向广东、辐射海内外、
服务社会”的服务面向定位,以积极探索学校科学发展模式为主线,以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为重点,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提
升办学质量,打造一流大学”的核心任务,着力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
发展、和谐发展,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开创学校工
作新局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高等学府”而努力奋斗。
网址:http://www.gzhu.edu.cn/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邮编:510006 邮箱:webmaster@gzhu.edu.cn
开始时间:2017-07-10
结束时间:2018-07-10
R345
广东工业大学由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于1995年
6月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已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
法艺结合的、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
校。学校坐落在中国南方名城广州,地理位置优越,校园占地总面积3348亩,拥
有大学城校园及东风路、龙洞等多个校区。大学城校园突出工科特色,多个学科
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创设多个协同创新科研平台。东风路校区突出艺术创意和社
工服务氛围的营造,建设设计创意园和成果展示馆。龙洞校区突出管理学与理学
氛围的营造,打造环境优美、恬静怡人的花园式校园。目前,学校共设有19个学
院,4个公共课教学部(中心),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
权点,2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8个二级
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MBA),11个学科教授评审权,3个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
学科,7个省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5个省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有工程硕士
(17个领域)、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5种硕士专
业学位授予权,同时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有83个本科
专业,自2014年起,所有本科专业均在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一批本科录取批次
招生。机械、信息、材料、化工四个学科为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
科。2012年以来,工程学科位居ESI世界排名前1%行列。学校提出“以更加解放
的思想、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加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集
聚海内外创新人才,多模式构建创新平台,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人才”的
发展思路,全面实施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师
资队伍建设“百人计划”、“培英育才计划”以及团队平台重大成果培育计划
、等重大战略。近年来,学校在师资队伍、学术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展迅
速,成效显著。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学校现有专
任教师2000多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00多人,副高级职称700多人。2011年以来,
学校已引进“百人计划”特聘教授百余名和2名学院院长。其中“长江学者”2人
、国家“杰青”5人、国家“千人计划”教授10人、”青年千人”教授8人、国家
“优青”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广东省“领军人才”4人、广东省
“珠江学者”8人、广东省“杰青”8人等,同时还聘有法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
工程院院士2人,已组建并入选广东省“创新团队”4个。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保证。目前全日制在校生45000余人,本科生
41000余人,研究生4000余人,并招有不同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学生、港澳台生和
外国留学生,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坚持把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不懈地走产学
研相结合的道路,科研整体实力不断增强,2015年到校科研经费达到6.2亿元。学
校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发改委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基地1个,教
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
级工程中心19个,牵头或参与组建省部院产学研创新联盟56个,省级国际合作平
台2个,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1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东
省决策咨询基地1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我校牵头组建的
“广东3C电子产品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认定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同时学校
还建有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项目。2014年,学校科技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此外,学校还与地方政府和工业界联合建立了“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
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佛山广工大数控装备协
同创新研究院”、“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多个跨学科协同创新平台。
目前学校正努力在精密装备、IC设计、工业设计、制药、软物质等领域构建高水
平研发平台,促进产学研和协同创新取得实质性成果。学校致力于培养有国际视野
、有坚实基础、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现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特
色专业,13个广东省名牌专业,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3
门省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
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
验教学中心,2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学校办学条件良
好,现有计算机12956台套,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6.5747亿元。校舍
建筑面积143余万平方米。图书馆拥有藏书369.3万册、电子图书11579GB,并采用
共享方式,多渠道、大幅度拓展了信息资源使用范围。学校从学生成才观的理念
转变抓起,探索性实施了“重基础、强能力、多样性、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改革,
着力探索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基于产学研全程结合的人才培
养新模式与新思路,同时将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生培养)纳入高水平科技创新
平台建设规划之中。学校高度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推进以“学科为主体”的国
际合作与交流战略,促进学科和团队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跨国
企业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搭建合作平台,对接国际一流技术,引进国际
一流人才。学校先后与国(境)外130多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合作
办学、学生联合培养、师资培养、教学模式改革、合作科研、人才引进和平台建
设等多方位合作,推进重点学科建设进入国际前沿,为学校师资队伍国际化、人
才培养国际化和科研工作国际化提供良好平台。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学生综合
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文化体育活动取得重大突破。20
13年,学校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摘得3项
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交叉创新奖,以总分330分排所有参赛高校第5位,捧得
全国挑战杯“优胜杯”,并获得2015年全国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承办权。20
14年,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省赛中,获金奖11项,名列全省第一
;在“创青春”国赛中,总分全国第6名,排名全国非985高校第1名,捧得“优胜
杯”,创造了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历史最好成绩,刷新了我校参加原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获奖层次和整体成绩的记录。2015年,学校
承办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在大赛中荣获2项
特等奖(全国仅38项)、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和1项累进创新奖,以团体总分42
0分捧得“优胜杯”,团体总分排全国高校第二、广东高校第一,创造了我校参加
全国“挑战杯”竞赛的历史最好成绩。在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暨全国高校“创
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总决赛中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在第四届中国大
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广工大FSAE车队获得营销报告第一名、成本报告第五名、
高速避障第四名、耐久赛第二名和总成绩第四名的佳绩;1名学生荣获第七届中国
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学校篮球队连续三年荣获全国大超联赛总冠军,2011年荣获
第八届亚洲大学篮球锦标赛冠军等;学生舞蹈节目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
。学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牢记使命、励精图治,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脚踏实地、
奋力前行,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与质量,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而努力奋斗!
网址:http://www.gdut.edu.cn/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00号(510006)
开始时间:2017-07-10
结束时间:2018-07-10
R346
华南师范大学始建于1933年,前身是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1996年进入国家“211 工程”重点
建设大学行列,2015年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同年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
高校行列。学校现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佛山南海 3 个校区,占地面积 3025亩, 校舍面积 13
4万平方米,图书368万册。学校现有教育技术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光学、体育人文社会学
(重点培育)4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 “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
(含5个攀峰重点学科,14个优势重点学科和3个特色重点学科,共18个一级重点学科和4个二级
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心理学、体育学和教育学3个学科进入全国高校前10%;
化学、植物与动物学、工程学和数学4个学科进入 ESI 全球前 1%。学校拥有84个本科专业,32个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多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5个博士学位授权
一级学科、100多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布局覆盖
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 12个门
类。学校教师队伍结构良好、水平较高,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现有专任教
师1934人,其中副高级以上109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13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810人。
现有院士(含双聘和外籍)11人,“长江学者”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名,“千人计划”
入选者9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6人,“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国家教
学名师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0人,“万人计划”
入选者2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广东省领军人才8人,广东
省创新科研团队2个,珠江学者15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7名,并有国务
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13名。
学校自建国之初就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现招生范围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4998人,硕士研究生7312人,博士研究生821人,博士后在站98人,每年
在校留学生达1000多人,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拥有一
批实力较强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有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理论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电化学储能材料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光信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
新开发平台示范基地、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与光子技术实验室、教育部部省共建人文社科重
点研究基地(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有6个广
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工程实验室、20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东国际合作基地、6个广
东省高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
点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等。学校还拥有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
教学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
外实践教育基地,37个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此外,广东省网络图书馆、广东高校建筑规划
设计院等机构均设在学校。学校积极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已与国(境)外13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引进智力与优质教育资源、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合作办学、举办国际会议、出版
学术成果、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其中,与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荷兰特文特大
学与瑞典隆德大学等联合组建的“光信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标志着学校国际化科技进程迈进了新的
阶段。学校与加拿大卑诗省高贵林市、法国留尼旺大学、拉脱维亚共和国拉脱维亚大学共建了三所孔子
学院。学校充分发挥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毗邻港澳的优势,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教师培养与培训基地、
教育研究与政策咨询智库、教师终身学习与资源共享平台。作为广东各阶段教育的“工作母机”,学校
一直承担着全国高校中最大规模的教师培养与继续教育任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
教育部“国培计划”教师远程培训机构;教育部 “国培计划”海外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教育部高校辅
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广东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
中心、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等先后落户我校。教育服务范围辐射全国,并率先持续开展中英、中美
中小学校长双向交流培训,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学校依托教育心理等学科优
势,强化教育研究,全力打造南方教育高端智库,在珠三角、粤东西北努力建立若干教育发展研究院
(中心)。学校服务广东教育综合改革,与多个地方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优质附校资源辐射各地。
学校在服务港澳台教育发展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先发优势,是最早在香港澳门合作办学的内地高校,
被誉为澳门师资三大力量之一。80多年来,学校数易校名,几度迁徙,虽历经沧桑,却弦歌不辍。一代又
一代华师人秉承勷勤大学师范学院“研究高深学术,养成社会之专门人才”的优良传统,践行“艰苦奋斗、
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共同铸就了学校今天的繁荣与发展。学校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广东、辐射港澳、面向世界,致力于培养卓越教师、推动区域
教育发展、引领中国南方教师教育,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文化服务,为建
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综合性师范大学而努力。
网址:http://www.scnu.edu.cn/
地址:广东省广州天河区中山大道西55号
邮政编码:510631
开始时间:2017-07-10
结束时间:2018-07-10
R347
华南理工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南方名城广州,占地面积294万平方米。
校园分为两个校区,五山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石牌高校区,校园内湖光山色、绿树繁花,
民族式建筑与现代化楼群错落有致,文化底蕴深厚,是教育部命名的“文明校园”,大学城
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是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完善、制度创新的
现代化校园。两个校区交相辉映,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华南理工大学原名华南工学院,
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期,是以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
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工科系及专业、广东工业专科学校为基础,调入湖南大学、武昌中华大学、
武汉交通学院、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5所院校部分工科系及专业组建而成,1988年改为现名。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作为组建基础的中山大学工学院源于1931年成立的国立中山大学理工学院;
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由1930年成立的私立广东国民大学工学院和1940年成立的私立广州大学
理工学院合并而成;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岭南大学工学院;广东工业专科
学校的前身是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其历史可追溯至1910年清政府创办的
广东工艺局。这些院校是早期中国南方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和民主科学思想的重要策
源地。196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同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
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通过
“211工程”部门预审,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1999年底,通过教育部本科
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全国第一批“本科教学优秀学校”;同年,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
立国家大学科技园;2000年,经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01年,实行新一轮部省重点共建,学校进
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985工程”)行列,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
评价;2012-2015年,连续四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工科领域世界
排名进入前50名。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华南理工大学成为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
文、法、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目前,学校共设有28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
(广州学院);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
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一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
科,有工程博士(2个领域)和工程硕士(25个领域)、建筑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
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风景园林硕士、法律硕士等1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有26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2个本科专业。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材料科
学与工程、建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风景园林学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十位。化学、材
料学、工程学、农业科学、物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6个学科进入国际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教学环境优良。现有固定资产65.1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
值22.38亿元。校舍总建筑面积约192.92万平方米。校内设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华南网
络中心、广东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中心。学校教学实验设备齐全,建有机械基础国家级教
学示范中心及十大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一批现代化实验中心。图书馆面积6.4万平方米,藏书
373万册,数字资源量48903GB,已初步建设成为数字化图书馆。学生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
高标准的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各类场馆,学生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游泳队、
乒乓球队等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比赛并取得优良的成绩。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
动蓬勃发展,特色鲜明,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学校拥有一批有较强实力的科
研机构及技术开发基地,其中包括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文科国家级平台、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
中心、18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7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
2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机构等部省级以上科研机构131个,以及国家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家大学科技园,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众多重点科研基地,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省市的重点科
研任务,形成了多学科门类、多专业联合攻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一条龙的科研
格局。学校坚持科学研究面向市场、科技成果转化进入市场,2015年学校科研经费达到14.87
亿元。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4503人,其中专任教师2421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双聘院士28人,千人计划获得者(含青年千人)19人,
国家教学名师4人,长江学者2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2人。研究生导师1934人
(其中:博士生导师680人)。2015年有各类学生10003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8478人,
本科生24850人,继续教育在校生54494人,留学生2208人。 学校治学严谨,秉承“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校训,坚持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现有18个国家特色专业,9个卓越工程
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21门国家精品课程,6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
公开课,1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工程实践教
育中心,以及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
才培养基地等。学校被评为2012-2013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2015年我
校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9.03%,毕业研究生总体就业率为99.83% 。建校60多年来,学校
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35万余人,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我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
领导干部。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校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
持以人为本,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文化兴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
培养为根本,以科技工作为重点,努力把华南理工大学全面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
平研究型大学。
网址:http://www.scut.edu.cn/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
邮政编码:510641/510006 招生咨询:87110737
开始时间:2017-07-10
结束时间:2018-07-10
R348
华南农业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的“211工程”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
设高校。校园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土地总面积8270余亩,其中天河五山校部4407
余亩,增城教学科研基地3863余亩。学校建筑总面积137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五湖四海一片林
的紫荆校园”环境,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读书求学的好地方。 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
可追溯至始创于1909年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
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
华南农学院,隶属农业部主管;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1984年,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20
00年国家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学校由农业部划归广东省主管。2004 年12月在教育部本科教学
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学校现任党委书记为李大胜教授,校长为陈晓阳教授。在百余年的办
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风,
建立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有94个
本科专业,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06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农业经济管理、果树学和预防兽医学
5个国家重点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2个广东省
一级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二级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
两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
“千人计划”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1 人,国家特支计划4人,广东省领军人才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19人,广东省
高等学校特聘教授(珠江学者)15人,人(事)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教育部跨/新
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
新领军人才6人,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博士
生导师236人,硕士生导师823人。 学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学校设有26个学院(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2万余人,其中本科生3.8
万余人,研究生4000余人,来自27个国家的留学生89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课程
26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省级
精品资源共享课4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1个,国家
级特色专业12个、广东省特色专业23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
业8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
区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学校形成了以丁颖创新班为突破点,以红满堂计划、
主辅修、双学位、国际联合办学为主线,以平台加模块为基础的点、线、面相结合,分层次、
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成效显著,目前学校共获全国优秀博士
学位论文4篇,提名论文6篇,论文学科涵盖了农学、工学和管理学等门类。2014年被教育部
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学校拥有开展科学研究的良好条件。现有亚热带
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生猪种
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兽共患病防控制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畜禽育种国家地方联合
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和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等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博士
后科研流动站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9个,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3
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工程)实验室1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8个,广东省人文社科重
点研究基地2个。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分中心(广州)、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
心(广州)、农业部转基因植物及植物用微生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广东
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广东省低碳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和广东省质量监督木材及木制
品检验站均设在学校。学校教学服务条件优越。图书馆藏书874.74万余册(含电子文献);
校园网可与互联网千兆高速互联;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拥有先进的视听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
设备,可为师生提供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条件的各种手段;有直接为大学生服务的校内外语教
学广播电台、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勤工助学管理服务中心、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学生活动
中心;有16个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和499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有三个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
和各类运动场地。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五大洲的18个国家的70所大学建
立了校际联系,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假期交流项目;与港澳台地
区一些大学的学术交流也日益加强。每年都有大批国(境)外学者来校交流和讲学。学校
先后派出大批骨干教师到国(境)外进修攻读学位或进行科研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粮农组织(FAO)和世界粮食理事会(WFC)先后在我校建立了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
心和中国国际农业培训中心。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华南农业大学将坚持崇尚学术、质量
第一的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特色
扬校、学风塑校、和谐兴校的办学方略,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办学方
针,坚持农林学科创新发展、理工学科择优发展、人文社科特色发展的发展思路,努力把
学校建设成为以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以热带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为特色,农、工
、文、理、经、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整体办学水平居国内一流,优势和特色学科与
领域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色鲜明、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华南农业大学
网址:http://www.scau.edu.cn/
开始时间:2017-07-10
结束时间:2018-07-10
R349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中国南方科学研究、文化学术与人才培养
的重镇。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
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八家附属医院组成。
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
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创新性、开放
性”的特色。学校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指导思想;树立了建设“大团队、
大项目、大平台”的基本思路。并推进学校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
发展的转变,由文理医优势向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转变。现在,中山大学正站在新的起
点上,努力推动学校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并为把中山大学建设成为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
展,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
网址:http://www.sysu.edu.cn/
通讯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邮编:510275 电话: 020-84112828
开始时间:2017-07-10
结束时间:2018-07-10
R350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是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211工程”
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办领导。现任校长为胡军教授,校党委书记为林如鹏教授。
“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
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
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
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高校。
新中国成立后,暨南大学于1958年在广州重建,“文革”期间一度停办,1978年在广州复办。
改革开放后,学校快速发展。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
2011年4月,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政府签署共建暨南大学协议。2015年6月,学校入选
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恪守“忠信笃敬”
之校训,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培养造就人才。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
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
人才近30万人,堪称桃李满天下。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暨南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
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校名一直沿用的百年名校之一,全国
首批试行学分制的高校,最早在综合性大学里开办医学院的大学,最早设立华侨华人问题研究
机构的大学,最早创设商科的大学。目前,学校学科齐全,文理工医兼备,涵盖除军事学、农
学外的所有学科门类,设有29个学院和研究生院,有62个系;有本科专业89个,硕士学位授权
一级学科点3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种;有博士后流动站
1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近年来,在师生的努力下,学校学科建设和实力明显提升。目前,学校有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个、
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8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4个。学校的
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药理与毒理学4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2013年1月教育部公布
的全国高校学科评估排名中,我校7个一级学科上榜,其中应用经济学、新闻传播学、中药学并
列全国第五,中国语言文学、统计学并列全国第八,基础医学列第十一,光学工程列第十四。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结构优化,有专任教师199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5人,“长江学者”10人,“千人计划”专家10人,“杰青”获得者13人,教授597人,副教授7
50人,博士生导师499人,硕士生导师1067人。
学校的办学影响日益扩大,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已经成为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
区学生报考深造首选的热门高校,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港澳台侨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构建
了“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学体系,致力将港澳台侨学生和国内学生两类学生都培养成才。
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卓越教育”国家级培养项目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2项,
国家级精品类课程20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
截至2016年3月,在校各类学生48068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3421人,研究生9440人(其中博士
研究生1259人、硕士研究生8181人)。来自107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校华侨、港澳台和外国留学
生11625人,高居全国第一。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社团活动精彩纷呈,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运会等多种国内外文体艺等赛事中屡创佳绩,暨南双星苏炳添、莫
有雪与队友在北京田径世锦赛上以中国速度为国争光,令国人振奋。暨大毕业生深受海内外用
人单位好评,就业率一直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科研实力逐步增强,现设有国家工程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部
省级重点实验室21个,部省级工程中心18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1个,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
基地8个。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学校近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各1项,国际科
技合作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SCI等权威索引收录的国际论文数量持续增长;
2011-2014年,学校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项,获得第六届
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0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论文7篇。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国际化特色突出,已同世界五大洲50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271家
高等院校和文化、科研机构签订了学术交流合作协议。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招生院校,
在全球59个国家设立94个招生报名点,设有全英语授课的国际学院,在校外国留学生2477人,
其中本科生1529人,研究生142人。
学校学风浓郁,人才辈出,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尤以香港、
澳门等地较为集中。前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李岚清,著名侨领、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李光前,
前泰国议会主席、副总理许敦茂,中国两院院士谭其骧、邓锡铭、侯芙生、曾毅,烈士江上青、
陈镇和(华侨)、符保卢、符克(华侨),以及近年来内地和港澳台地区许多政府、工商及文教
界知名人士均是暨南大学不同时期的杰出校友。
学校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五个校区,校本部在广州市石牌。校园占地总面积210.87万
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1.31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34.68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368.9
万册。学校设有19所附属医院,其中三甲医院7所。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
的暨南大学更加任重道远。在新的世纪,全体暨南人将继续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
学方针,弘扬“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坚持“质量是生命、
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实施“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为建设
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网址:http://www.jnu.edu.cn/
地址:中国 广东省 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
邮编:510632
开始时间:2017-07-10
结束时间:2018-07-10
|